崔颢的《黄鹤楼》诗,是唐代著名的七绝诗之一。这首诗是崔颢在黄鹤楼上所作,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和悠久的历史,抒发了诗人对黄鹤楼的赞美之情。
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1.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之巅,始建于三国时期,与湖南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2. 黄鹤:传说中的一种仙鹤,据说是仙人骑乘的坐骑。
3. 晴川:晴朗的天空。
4. 历历:分明的样子。
5. 汉阳树:汉阳是长江对岸的城市,这里指代汉阳的树木。
6. 芳草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7. 鹦鹉洲:位于长江中游,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8. 乡关:家乡。
9. 烟波:烟雾和波浪,形容江面上烟雾迷蒙、波浪翻滚的景象。
赏析:
崔颢的《黄鹤楼》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深远。诗人首先写自己登上了黄鹤楼,看到昔人已经乘黄鹤离去,此地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诗人由此想到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悠悠千载空流逝。接着,诗人放眼望去,看到晴朗的天空下,汉阳的树木历历分明,芳草萋萋的鹦鹉洲在江水中若隐若现。诗人不禁发出感慨:“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身处异乡,思念家乡,看到烟波浩渺的长江,不禁感到愁绪万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黄鹤楼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黄鹤楼》诗的艺术特色鲜明,音律和谐优美。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手法,将黄鹤一去不复返与白云千载空悠悠进行对比,将晴朗的天空与烟波浩渺的长江进行对比,将诗人的赞美之情与思念之情进行对比,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全诗的语言清新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