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代诗人陶渊明(365—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陶渊明出身寒门,早年曾做过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等小官,后归隐田园,过着躬耕自锄的生活。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但他始终保持着清高孤傲的品格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他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共有五首。这组诗描绘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生活,表现了他对自然、劳动和简单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官场和世俗社会的厌倦。
归园田居其一》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归隐田园后,躬耕自锄的生活。诗人清晨起来整理荒芜的田地,晚上带着月亮回家。虽然道路狭窄,杂草丛生,露水打湿了衣服,但他并不在意,因为他终于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归园田居其二》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不为自己谋,则何累一身?
欣欣然乐此,不知久之矣。
虽与人同处,俯仰千万世。
去来不用辞,心同太古民。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喜悦之情。诗人说,自己长期身处官场,现在终于回到了大自然。他不再为自己谋取利益,所以也不再有什么牵挂。他很快乐,并沉浸在这种快乐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即使和别人生活在一起,他也能俯仰千万世。他来去自由,不用辞别任何人,就像远古的民众一样。
归园田居其三》
种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归隐田园后,悠闲自在的生活。诗人种菊花在东篱下,悠闲地看着南山。山中的空气真好,飞鸟也结伴归巢。这里面有真正的快乐,但当诗人想要说出这种快乐时,却又忘记了语言。
归园田居其四》
闲情逸致乐,在野谓之僻。
遂性适适然,不知老之将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首诗与第三首相同,描写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悠闲自在的生活,再次流露了陶渊明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归园田居其五》
犬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不为自己谋,则何累一身?
欣欣然乐此,不知久之矣。
虽与人同处,俯仰千万世。
去来不用辞,心同太古民。
这首诗与第二首相同,描绘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悠闲自在的生活,并表达了对官场和世俗社会的厌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