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唐]郑谷。
>竹根错石出,石浅根盘错。
此诗以竹石入题,表现了书生傲视权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第一句将竹根比作“蛇”,以动喻静,形象地表述出竹根深扎石缝的坚韧劲拔。第二句细致地描写了石块的浅薄,以及石缝中竹根交错纵横的紧密联系。这两句写竹根和石块,把竹石作为一个整体表现出来,描绘出竹石团结一心的情状,为下文的表现作了铺垫。
>种多年来竹,收得一生松。
“种”字和“收”字用得极妙,形象地表述出竹石经风雨而愈挺拔的顽强生命力。“竹”与“松”均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人格的象征,以“竹”喻诗人“我”,以“松”喻隐居的高士。这两句借竹石的自然品质隐喻诗人的自我追求和对隐逸高士的仰慕之情。
>竹似欲争日,石如嫌云封。
这两句描绘了竹石的生动情态。“欲争日”和“嫌云封”生动地写出了竹石鲜明的个性,表现出竹石顽强的生命力和傲视一切的凌云气概。“争日”是对仕途腾达的批评,表现了诗人向往隐居生活的心理,这种心理根源于对当时官场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厌恶。“嫌云封”是对权贵的讽刺,以云封比喻仕途的险恶,表现出诗人不愿意与当朝权贵同流合污的决心。
>石在更无水,竹生何必风。
这两句诗言简意赅,表现了竹石刚强不屈的品质。诗人以问句形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问中含答,意在言外。“石在更无水”暗示着诗人对恶劣生存环境的抗争,表现出一种乐观进取的精神。“竹生何必风”是对仕途升腾的否定,体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
>他年我若死,埋我青竹丛。
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竹石深厚的感情。诗人希望自己死后能埋葬在青竹丛中,以示对竹石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清静闲适隐居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