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写了草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诗人对草的赞美之情。
全诗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诗歌大意:
原野上的小草,一年一度地枯萎和生长。野火烧不尽它的根,春风一吹草就又长了出来。远处的芳草侵占了古道,晴朗的天气草在荒城中一片翠绿。又送走了远行的朋友,萋萋的草中充满了离别的愁情。
赏析:
《草》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草的描写,赞美了草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诗中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诗的第一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交代了草的生长环境。原野上,小草茂密青翠。它们一年一度地枯萎和生长,生生不息。这句诗写出了草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诗的第二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地描写了草的顽强生命力。野火虽然烧尽了草的枯枝败叶,但烧不尽草的根。春风一吹,草又长了出来。这句诗写出了草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
诗的第三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写了草的蔓延和生长。远处的芳草侵占了古道,晴朗的天气草在荒城中一片翠绿。这句诗写出了草的繁茂和旺盛的生命力。
诗的第四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抒发了诗人离别的愁情。又送走了远行的朋友,萋萋的草中充满了离别的愁情。这句诗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草》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草的诗。诗人通过对草的描写,赞美了草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诗歌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具有强大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