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词中,"刀指"经常被用来比喻诗人的愤怒、怨恨或决心。例如,在李白的《蜀道难》中,就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泪湿衣襟千行。"这句诗中,诗人用"刀指"来形容他对蜀道艰难险阻的愤怒和怨恨。
在杜甫的《春望》中,也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句诗中,诗人用"刀指"来形容他对战乱的决心。
在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也有"闲敲棋子落灯花,输赢无争。我亦举酒属刀答,但愿长醉不愿醒。"这句诗中,诗人用"刀指"来形容他对人生的洒脱和豁达。
总之,古人诗里的"刀指"是一个非常具有威慑力和象征意义的动作。它经常被用来比喻诗人的愤怒、怨恨、决心或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