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写于中唐时期,是李白最著名的诗篇之一。它以朴素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月夜思乡的旅人形象。诗人用第一人称视角,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安静的夜晚,在床前看到一轮明月,误以为它是地上的霜。这说明诗人已经望月很久了,以至于把月亮看成了霜。接着,诗人抬头仰望明月,低头思念远方的家乡。这句诗通过一个简单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最后,诗人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结束全诗,再次强调了思乡的主旨。
作者: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这首诗写于唐朝开元盛世,是张若虚的代表作之一。它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春江花月夜的美丽景色。诗人用第一人称视角,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春天的夜晚,在江边赏月。诗人用“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来开头,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春江花月图。接着,诗人用“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来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美景的赞美之情。
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写于唐朝天宝年间,是张继的代表作之一。它以朴素无华的语言,描写了一个旅人在枫桥夜泊时的情景。诗人用第一人称视角,把自己置身于一个秋天的夜晚,在枫桥停船过夜。诗人用“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来开头,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秋夜图。接着,诗人用“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来抒发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