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唐朝诗人,字伯玉,河南巩县人。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及第,后历任万年县尉、太仆寺丞等职。开元末年,崔颢因罪贬谪到岳州。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之巅,因传说中有仙人骑黄鹤至此而得名。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历代屡有兴废,至唐朝时已成为闻名遐迩的胜地。
开元十三年(725年),崔灏游览黄鹤楼,面对浩瀚的江水和壮观的景色,诗兴大发,写下了著名的《黄鹤楼》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描写了黄鹤楼的胜景,表达了诗人对昔日盛况的怀念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诗中“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两句,成为千古名句,后人常用来表达对逝去时光和美好景色的追忆。
崔颢的《黄鹤楼》诗,因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受到了后人的广泛赞誉。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读过崔颢的《黄鹤楼》诗后,深感折服,自叹不如。后来,李白也游览了黄鹤楼,并写下了自己的《黄鹤楼》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星分翼轸地分南北,地轴微斜海应吼。
李白的《黄鹤楼》诗,在崔颢的诗的基础上,进一步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象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了李白豪迈的气魄和对盛唐气象的赞美。
崔颢和李白的《黄鹤楼》诗,都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名作,被后人广为传诵。这两首诗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体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