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鼎的村居是一首宁静而优美的诗歌,描绘了农村生活的简单和平。这首诗最初写于1784年,后来被选入清朝诗歌选集《唐诗三百首》。
高鼎(1738-1818),字象晋,号菊磵主人,清代诗人,一生坎坷,但精诗能画,为清代诗坛有名的诗人。
高鼎35岁(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中进士,因病得告假,在扬州邂逅乾隆皇帝,得御笔“诗画雅宜”赐匾。次年丁母忧回乡,返京后,所交、得意者皆以故,加之于官场不能适应,始发其诗兴。
村居一诗,语言朴实无华,描写生动传神,是一幅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农夫方荷锄过岭,锄罢归来喜晚晴。
春意盎然草树绿,一声蛙鼓动春心。
这首诗写的是春日乡村的景象。诗歌第一联,诗人先描绘了春天田野的美景,以“草长莺飞”和“拂堤杨柳醉春烟”两句,勾勒出春天的田野里景象,明媚的阳光照耀着大地,草木萌发,春风轻拂,杨柳婆娑,勾勒出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詩歌的第二聯,寫出兒童們在春天的田野裡放風箏的歡快場景。“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兩句,描寫了孩子們在放學後回到家裡的急切心情,以及他們在放風箏時表現出的歡樂,傳遞出無憂無慮的快樂,充分表現了詩人心中的愜意和欣喜。
第三聯,“農夫方荷鋤過嶺,鋤罷歸來喜晚晴”。 農夫鋤完地回來後,正好趕上下午放晴,十分高興。表現了農民對勞動的熱愛,也體現了農民對生活的知足和樂觀。
詩歌的第四聯,“春意盎然草樹綠,一聲蛙鼓動春心。”春天到來,到處是綠油油的一片,田裡,樹上,山坡上,都欣欣向榮、充滿生機。春天的田野裡,蛙聲陣陣,聲聲入耳,彷彿是在召喚著人們,喚醒著人們的春心。
總的來說,村居是一首描寫田園風光與農村生活的詩歌,具有濃郁的田園氣息和鄉土氣息,抒發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