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这首诗是高鼎在清朝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所作。当时,高鼎辞官归隐,在江苏泰兴县的乡下居住。这首诗描写了农村在春季的美好景色和儿童们放风筝的欢乐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高鼎,字象晋,清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曾官至刑部主事,后因病归里。高鼎一生坎坷,仕途不顺,但他热爱诗词,在诗歌创作上颇有成就。其诗以清新自然、朴实无华的风格著称,被誉为“高邮一诗人”。
村居这首诗共有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描写细腻生动,意境清新优美。
首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描写了早春时节的田野风光。草木抽出新芽,莺鸟在枝头欢唱,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次句“拂堤杨柳醉春烟”描写了杨柳在春风中摇曳的景象。杨柳的枝条随风飘动,仿佛喝醉了酒一般,尽情地享受着春天的美好。
第三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写了孩子们在放风筝的场景。孩子们一放学就迫不及待地来到田野上,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风筝在天空飞舞,孩子们在田野上欢笑,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第四句“村居”是诗歌的题目,也是诗歌的主题。诗人通过对农村春季美景和儿童放风筝的欢乐情景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村居这首诗是高鼎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清朝诗坛的佳作。诗歌语言朴实无华,描写细腻生动,意境清新优美,充分体现了高鼎诗歌创作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