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出自清代诗人郑燮的《富贵从来不可求》,全诗如下:
富贵从来不可求,名利终归虚与浮。
但愿一生安稳过,日欢月静度春秋。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富贵名利的淡泊之情,以及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文学家、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出身贫寒,一生坎坷。他早年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中。后来,他弃儒从医,以卖画为生。郑板桥在经历了人生的磨难之后,对富贵名利产生了厌倦之情。他认为,富贵从来不可求,名利终归虚与浮。只有平淡的生活,才是人生的真谛。
诗歌第一句“富贵从来不可求”,表达了诗人对富贵名利的淡泊之情。诗人认为,富贵从来都是可望而不可求的,即使得到了,也未必就能长久地享有。
诗歌第二句“名利终归虚与浮”,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名利虚荣的厌恶之情。诗人认为,名利都是虚幻不实的,终有一天会烟消云散。
诗歌第三句“但愿一生安稳过”,表达了诗人对平淡生活的向往。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享受天伦之乐。
诗歌第四句“日欢月静度春秋”,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画面。诗人希望自己能够每天都开开心心,每个月都平平安安,就这样安详地度过春秋。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富贵名利的淡泊之情,以及对平淡生活的向往。诗歌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深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诗歌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告诉人们不要为富贵名利所迷惑,而应该珍惜平和安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