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是唐朝诗人张继创作的一首七绝,全诗如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秋天,从京口江宁,经曲阿句容过镇江金山至姑苏时,夜泊枫桥所作,抒发了旅途中的愁绪。
诗的首句“月落乌啼霜满天”,营造了一个凄清、冷寂的夜色氛围。“月落”与“乌啼”这两个意象,暗示着时间已近深夜,而“霜满天”则更加剧了夜的寒冷和萧索。
第二句“江枫渔火对愁眠”,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了江上的景象。江边枫树的秋色和渔船上的点点渔火,映衬着诗人愁绪难眠的神情。
第三句“姑苏城外寒山寺”,点明了诗人所在的位置——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寒山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西郊,是唐代著名的古刹,以钟声闻名于世。
第四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写出了夜半时分,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诗人所乘的客船上。钟声清脆悠扬,在寂静的夜色中显得格外动听,也让诗人愁绪难眠的心境得到了一丝慰藉。
全诗通过对枫桥秋夜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旅途中孤独、愁绪难眠的情感。诗中运用比兴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清丽,意境优美,是唐诗中著名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