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诗人王安石的《繁星四十》一诗写于1085年(元丰八年),时王安石因变法失败而被免相退居江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局的看法和对改革的坚持。
第一节:
繁星四十,荒夜独醒。
杪叶辞枝,秋风益劲。
展开诗卷,叹而泪下。
积郁胸中,百端交萦。
作者独自一人在深夜醒来,外面繁星点点,天色荒凉。秋风从光秃的树枝上刮过,显得分外刺骨。作者展开手中的诗卷,不禁叹气和落泪。因为自己心里郁积着很多不平之事,百感交集。
第二节:
感怀往事,如梦一瞥。
壮志未酬,白发先侵。
重整旗鼓,重踏征途。
东山再起,誓不言败。
作者回忆往事,仿佛只是转瞬即逝的梦境。然而,自己的壮志尚未实现,却已经两鬓斑白。不过,作者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重整旗鼓,再次踏上征途。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东山再起的目标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第三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进乎道,退亦不忧。
誓怀壮志,笑对艰险。
天地为鉴,日月为凭。
作者引用《周易》中的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激励自己。他认为,君子应该像天一样刚健不息,不断努力进步。即使在失败的时候,也不必忧虑,因为这是前进道路上的必然波折。作者决心怀着壮志,勇敢面对艰险。天地日月将见证他的决心和坚持。
《繁星四十》这首诗中,王安石表达了对当时政局的不满和对改革的坚持。他认为,自己虽然暂时失败了,但绝不会放弃。他将继续努力,争取东山再起,实现自己的改革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