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创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人民性。他的诗歌主要反映了唐朝中后期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昏庸,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兵车行》是杜甫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的一首七言长诗。这首诗描写了唐玄宗时期安史之乱爆发后,唐军在潼关与叛军激战的情景,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悲惨遭遇和对战争的厌恶。
《春望》是杜甫创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春天看到家乡后所产生的思乡之情和对战争的厌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创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的一首七言歌行。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秋天看到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破后所产生的悲愤之情。
《登高》是杜甫创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秋天登上高处后所看到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三吏》、《三别》是杜甫创作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的六首七言律诗。这六首诗描写了当时人民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昏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