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所作的《望岳》共两首,诗作于杜甫晚年。第一首作于上元元年(760年)初春,诗人漫游泰山脚下,远眺泰山,以雄浑的笔力勾勒出泰山壮丽的轮廓和博大的胸怀,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和对人生壮志未酬的感慨之情。第二首作于上元元年十一月,诗人在泰安任上,第二次游泰山,诗人以热切的笔调赞美泰山的雄伟,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和对人生壮志未酬的感慨之情。
《望岳》(其一)
远看泰山高入云,近观泰山势险峻。
黄河从脚边经过,云气从头上飘过。
西看峰峦像刀削,东望山势如虎踞。
哪一种景色不令人敬畏,哪一个字不令人惊叹!
只有登到峰顶才能领略真正的高度,
但要登顶不容易啊,许多人为此丧命。
《望岳》(其二)
万仞高峰高耸入云,从早上到夜晚都令人惊叹。
只有登到峰顶才能领略真正的美,
但是路途艰险,很多人都死在半路上。
这么高的山,
只有高翔的鸟儿才能从上而下望遍它。
这种壮观景象,
只有神圣的诗人才可以吟咏它。
这两首诗都以泰山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和对人生壮志未酬的感慨之情。这两首诗不仅是杜甫诗歌创作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不朽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