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如下: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诗创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当时杜甫因得罪权贵,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诗中所写的“鄜州月”,是指杜甫当时所在的华州鄜郡(今陕西省富平县)的月亮。“闺中”是指杜甫的妻子杨氏所居住的房间。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诗的第一句点明了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和地点。杜甫在华州鄜郡的夜晚,独自一人在闺房中赏月。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诗的第二句写出杜甫对远在长安的妻儿们的思念。杜甫想到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们,还不知道长安发生了什么事情,不禁感到遥远的怜爱和牵挂。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诗的第三句和第四句描写了月夜中的景色。烟雾笼罩着山川,云朵飘浮在空中,月光清冷而寒冷,照在妻子的手臂上,使她的手臂感到寒冷。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杜甫对妻子和儿女们的思念之情。杜甫希望能够早日回到长安,与妻子和儿女们团聚,一起赏月,一起拭去泪痕。
《月夜》这首诗是杜甫流传下来的众多诗歌作品中的一首,也是其最著名的诗歌作品之一。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朴素的情感,表达了杜甫对妻子和儿女们的思念之情,感人至深,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