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杜甫春望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首页

杜甫春望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杜甫春望:诗意阐述

杜甫的《春望》是一首凄凉沉郁的七言绝句,真实地反映了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国家残破、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首句“国破山河在”直截了当地揭示了安史之乱后国家破败的惨状,作者没有过多地渲染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痛苦,而是用凝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山河依旧、草木繁深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反差和对比。第二句“城春草木深”进一步描写了春天的景象,但这种春色却与国破之后的凄凉气氛格格不入,反而更衬托出诗人的悲凉心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是全诗的重点,也是诗人情感的集中抒发。感于时局的动荡和国家的残破,诗人不禁“花溅泪”,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一个“感”字,道出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感受,一个“溅”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悲愤。紧接着,诗人又写道“恨别鸟惊心”,表达了对与亲人离别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一个“恨”字,道出了诗人对离别的怨恨和不舍,一个“惊”字,写出了诗人对音信全无的亲人的担忧和焦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两句是对当时战乱频仍、交通阻塞,以至于家书难抵的现实的描写。诗人身处战乱之地,已经三个月没有收到家书了,他日夜盼望着家书的到来,就像万金一样宝贵。一个“连”字,写出了战火的频繁和旷日持久,一个“抵”字,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和重要。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最后一句是诗人的白发愁发之叹,也是全诗的总结。诗人由于忧国忧民,加上长期在外漂泊,已经满头白发,甚至到了“不胜簪”的地步。一个“搔”字,写出了诗人焦虑烦闷的心情,一个“浑”字,写出了诗人白发的浓密和杂乱。

综观全诗,杜甫《春望》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是唐诗中的一首名作。

热门工具

Copyright© 名字网-专业婴儿宝宝起名网站!闽ICP备2022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