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子之半”出自《楚辞·九歌·东皇太一》,全句为“冬至子之半,阳气萌始至”。意思是,冬至是冬季的开始,阳气开始萌发。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冬至后,阳气开始回升,白天开始变长,黑夜开始变短。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交替的时期,是新旧交替的开始。因此,冬至这一天,人们常常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子”在古代汉语中是“十一月”的意思。“之”是“的”的意思。“半”是“中间”的意思。因此,“冬至子之半”的意思就是“冬至十一月的中间”。
《楚辞·九歌·东皇太一》是屈原创作的组诗之一。九歌是古代楚地的民间祭祀歌曲,主要用于祭祀天神和祖先。东皇太一是楚国的神话始祖,也是楚国人的最高神。《九歌·东皇太一》是楚国祭祀东皇太一的歌曲,也是《楚辞》中最著名的篇章之一。
《九歌·东皇太一》共17章,每章都以“东皇太一”为开头,歌颂东皇太一的功德和恩惠。在《九歌·东皇太一》的第11章中,屈原写下了“冬至子之半,阳气萌始至”这一句,表达了对冬至这一重要节日的重视和对阳气回升的喜悦。
《楚辞·九歌·东皇太一》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名作。它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