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针回文诗属于回文诗的一种,相传是清朝顺治皇帝钦封国师洪承畴所创。顶针回文诗的特点是首句顶字就是末句尾字,末句首字就是首句尾字,而且是依意思回文排列的。
顶针回文诗在写作形式上十分别致,可谓诗词之异品,别开生面,夺人心魄,堪称一绝。它利用汉语的同义和同音词汇,结合诗歌的回文技巧,写成的诗;读起来正读、反读皆可成诗。
顶针诗主要出现在明朝中后期,相传明朝万历年间的户部尚书赵秉忠所创。
回文诗主要出现在清朝顺治年间,相传清朝顺治皇帝钦封国师洪承畴所创。
顶针回文诗可分为字回文、句回文和篇回文。
1. 字回文:即数字反读仍是同一个个字。如: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心甘情愿”;“问问问,问到阿根廷”;“人人爱人人”;“对对甜甜甜”。
2. 句回文:指句子反读仍是同一句子。如: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胡不归归故乡,胡故乡无归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3. 篇回文:指全篇诗词反读后又变成不同的章节。一种是通篇回文,整篇诗文“头尾相应,如环无端”;另一种是段回,即在某一部分的段首和段尾,紧邻的可读段落互相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