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眼是诗歌中最为传神的一句,它往往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概括力和艺术感染力。诗眼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词句,它会根据诗歌的内容、意境而产生不同的变化。
年少万兜旅,生还逢盛明。
穷愁千斛泪,洒向九州同。
唐代诗人杜甫晚年客居成都。764年,他因连日暴雨,成都爆发洪涝灾害,便写下此诗。该诗诗情浓烈,诗意苍凉,读来令人扼腕叹息。
这首诗的诗眼是"泪"。这个词在诗中反复出现,它既是杜甫的泪,也是天下人的泪。其中第三句“穷愁千斛泪,洒向九州同”为诗眼。此句一语双关,既写诗人饱尝人生辛酸、饱含同情的热泪,也写天下人民身处战乱,饱受摧残下的悲苦之泪,把诗人个人的身世之感与天下人民的苦难融为一体。
"泪"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情感色彩。它可以表达悲伤、痛苦、喜悦等多种情感。在杜甫的这首诗中,"泪"这个字就表达了他对战乱、饥荒、流离失所的百姓的同情和怜悯之情。
诗中其他句子也都非常有意境,比如"年少万兜旅"写出了诗人早年游历四方、饱经风霜的经历,"生还逢盛明"写出了诗人晚年得遇盛世、心怀感激之情,"九州同"写出了诗人对天下百姓的深厚情感。
杜甫的这首诗通过对"泪"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战乱、饥荒、流离失所的百姓的同情和怜悯之情。诗歌语言朴实无华,但感情真挚感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