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桃花诗,一般理解是指白居易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任大理寺丞时所作。诗题一作《大理寺桃花》。这首诗描绘的是大理寺衙门内盛开的桃花,诗人借桃花抒发自己的孤寂感和对仕途的失意之情。
诗歌共四句,每句七个字,押“中”韵。首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写出春天已经结束,万物凋零的景象,为下文写桃花盛开做出反衬。第二句“山寺桃花始盛开”,写出山寺中的桃花盛开,与前一句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两句诗,分别写出人间的春景和山寺的春景,对比鲜明,突出了山寺桃花盛开的美丽和独特。
第三句“长恨春归无觅处”,写出诗人对春天的怀念之情。诗人看到桃花盛开,想起春天已经结束,于是感到十分遗憾。第四句“不知转入此中来”,写出诗人对桃花的喜爱之情。诗人看到桃花盛开,感到十分惊喜,于是问桃花是从哪里来的。
这首诗通过对大理寺桃花的描写,抒发诗人孤寂感和对仕途失意之情。诗人看到桃花盛开,想到春天已经结束,于是感到十分遗憾。他也想到自己在官场中的失意,于是感到更加孤寂。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仕途的失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