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二首是乐府古题,唐朝诗人王昌龄所作。共有两首,分别为《从军行》、《从军行·出塞》。两首诗均写军旅生活,题材相似,风格相同,但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却有所不同。
从军行
王昌龄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边庭流血人,半为折腰死,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赏析:
《从军行》是王昌龄最早的从军诗之一,作于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诗人初入军旅不久。诗中通过刻画军旅生活的艰辛和残酷,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同情和赞美。
诗的开头两句,写战士们在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已经战斗了三个月,这三个月里,他们经历了无数次战斗,流了无数次血,受了无数次伤。但是,他们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与敌人战斗到底。
接着两句,写战士们由于长期征战劳累,头发都白了,而且越搔越稀少,似乎随时都会掉光。这不仅是战士们衰老的标志,更是他们为国捐躯的见证。
第五六两句,写边庭上流血阵亡的人,一半都是因为被腰斩而死。这说明边庭的战斗是多么残酷,战士们是多么容易阵亡。
最后两句,写军中不断有将士阵亡,朝廷也收到了一卷又一卷的军书,每卷军书上都记载着阵亡将士的名字。这说明边庭的战斗是多么激烈,阵亡的将士是多么众多。
全诗通过烽火连天、白发搔更短、边庭流血人、军书十二卷等意象,真实地反映了边庭战争的残酷和将士们所遭遇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深切同情和高度赞美。
从军行·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赏析:
《从军行·出塞》是王昌龄最著名的从军诗之一,作于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诗人出塞征战期间。诗中通过对边塞风光和历史故事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赞美和对边疆安宁的渴望。
诗的开头两句,写出塞征战的壮阔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秦时明月是指秦朝时期的月亮,汉时关是指汉朝时期的边关。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边塞的苍凉和寂寥,也写出了边疆将士们征战的艰辛和漫长。
第三四两句,写出了诗人对边疆安宁的渴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飞将是指东汉末年的名将赵云,胡马是指匈奴的骑兵,阴山是指阴山山脉。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边疆能得到安宁,不再受到胡人的侵扰。
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气势磅礴,意境深远,既写出了边塞风光的壮美,也写出了边疆将士们的艰辛和渴望,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安宁的深深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