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42年,王昌龄在西域服役,家书断绝,家人都以为他已经战死了,没想到他却带着一身战功,荣光满身地衣锦还乡了。这首诗写的是他从军时的情景。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长云暗雪山:青海湖的水气蒸发,形成长长的云雾,笼罩着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只有玉门关孤零零地矗立在远方,让人感到十分孤独。
黄沙百战穿金甲:在黄沙滚滚的战场上,身穿金甲的将士们已经历经百战,金甲上满是刀枪的痕迹。
不破楼兰终不还:如果不能打败楼兰,我们绝不会班师回朝。
以下是从军行古王昌龄诗的解读:
诗的第一句“青海长云暗雪山”是描写了王昌龄征战的地域。青海湖的云雾弥漫,将雪山笼罩得严严实实,景象一片苍凉、辽阔。
诗的第二句“孤城遥望玉门关”写出了军营的孤寂和艰苦。玉门关是中外交通的要冲,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诗的第三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将士们的英勇无畏。黄沙飞扬,金戈铁马,将士们在沙场上经过了无数次的战斗,金甲上满是刀枪的痕迹。
这首诗是王昌龄在从军期间所作,反映了唐朝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和意志,是唐诗中的一首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