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这首诗是诗人王安石在1075年写的,当时他正在亳州当刺史。那一年,亳州发生旱灾,饥荒遍野。诗人看到人民的苦难,心里非常难受,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诗的第二句,诗人写道:“此地空余黄叶树,犹如贫儿泣路遥”。这句诗写出了当时亳州的萧条景象。田野里,只剩下光秃秃的黄叶树,这是饥荒的象征。诗人看到这样的景象,联想到那些流离失所的贫民,他们背井离乡,只能在路上哭泣。
诗的第三句,诗人写道:“江春入旧国,寂寞无人登高”这句诗写出了当时朝廷的衰败和百姓的失望。长江的春水已经流进旧都南京,但南京城中却寂静无人,没有人登高远望。这说明朝廷已经失去了人民的支持,人民对朝廷已经绝望了。
诗的最后一句,诗人写道:“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句诗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是两个充满豪情的画面。诗人用这两个画面来表达他对国家前途的希望,他相信宋朝一定能够渡过难关,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