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家破灭了,山河依旧存在,春天里城郭中草木茂盛。
面对时事不禁怆然落泪,听到鸟雀惊飞而忧国忧民。
战乱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抵得上万金。
对着白发不由得搔头叹息,连簪子也插不牢了。
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流落到秦州,他怀着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亲友的思念之情,写下了《春望》这首诗。
首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意思是国家虽然破灭了,但是山河依旧存在,春天里的草木依然茂盛。这里既写出了时局的动荡和大唐山河依旧的雄壮,也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第二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描写。意思是面对时事,不禁悲从中来,看到鸟雀惊飞,心头的忧虑和愤恨也随之而起。诗句将诗人内心的悲愤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对战争的描述。意思是烽火连天,战火不断,家书就像万金一般珍贵。这句诗写出了杜甫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厌恶。
第四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是对形象的描写。意思是白发更短了,仿佛已经无法用簪子固定。诗句写出了杜甫饱经风霜、心力交瘁的情态,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焦虑。
《春望》这首诗,描绘了安史之乱时期,国家破败、百姓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诗人通过对时局的感伤和对亲人的思念,表达了他对国家兴亡的关心和对战争的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