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 | 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 | 花重锦官城 |
译文
有益的好雨深知降雨时节,在春天才降落人间促使万物萌生。伴随和煦春风不声不响地潜入夜色之中润泽万物,滋润万物却象春风那样默默无声。夜色中田间小路和暮云融为一体漆黑一片,江面上只有孤舟上的灯光还亮着。黎明时分到处可以看到鲜花被雨水洗涤后的鲜艳色彩,把锦官城点缀得绚丽多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年间(758年——759年),杜甫客居成都草堂期间。这时的杜甫虽然享受着蜀中好友的关怀,但还是时时思念故乡,忧心国家,因而诗中时刻显露着沉重的忧国忧民之情。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赞美了春雨的及时与珍贵。“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春雨当作有知有觉的人,它知道在春天人们的需求,因此在春天滋润万物,使植物生长发育。
接下来两句,描写了春雨降落的情景。“随风潜入夜”,多么轻柔,多么细腻!诗人用一个“潜”字,使读者仿佛看到雨丝伴随着和煦的春风,悄悄地、无声地飘洒在田野、山林、城市的上空,及时地为大地带来生机。
“润物细无声”,这是对春雨作了更为形象的描绘。雨水落地,无声无息;可它却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使万物得到滋润,充满生机。“细”字写出了春雨柔和细腻的特性,“无声”写出了春雨降落时的悄然无声,这两句诗展现出一派春雨夜降的温馨景象。
诗的最后两句,描写了春雨润物后的动人景色。“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夜幕降临,小路和田野都融没在昏暗的云色中,只有江面上渔船上的灯光还在闪烁。这一句写春雨过后万物复苏,江上渔船星星点点,映照着春雨洗过的天空,更加明亮。“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次日清晨,春雨过后的世界更加美丽。诗人举目四望,但见昨日含苞待放的花朵,一经春雨的滋润,花瓣上沾满了晶莹的雨珠,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鲜艳夺目,整个锦官城都沉浸在春雨的喜悦之中。
“锦官城”是杜甫当时所居住的成都的别称。成都物产丰富,风景优美,素有“锦官城”之称。诗人用“花重锦官城”来形容春雨过后的成都,既夸赞了成都春雨后万花争艳的美景,也表达了诗人对成都春雨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