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及背景
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时间当在杜甫流寓成都期间。杜甫晚年曾在成都定居长达6年,但后来因战乱,杜甫又开始了漫游的生涯。在漂泊辗转的途中,杜甫写下了这首《春望》。
诗歌意境
《春望》这首诗,从开篇第一句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就奠定了整首诗萧索、凄凉的基调。诗人首先写出了国破后的景象,山河依旧还在,但国家却破败不堪。春日的城里,草木丛生,显得荒凉冷清。
接着,诗人写到了自己在面对这样的景象时的感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儿随风飘落,溅在诗人的衣襟上,而鸟儿惊飞而过,也触动了诗人离乡别井的忧伤。
最后,诗人写到了自己对未来的希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希望战争能够早日结束,家书能够尽快送到他的手中。
诗歌评价
《春望》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诗中充满了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争后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这首诗语言简洁,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是唐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