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孟浩然,一生写了不少歌颂春季的诗,尤其是他的《春晓》一诗,更是脍炙人口,为人传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只有细心体验过春雨后的春晨,才能吟出诗中那种清新自然、生机勃勃的春天气息。因此诗人以“眠”的宁静为引子,突出“不觉晓”的情态,以啼鸟的欢鸣勾勒出早晨的美好景象,继而写夜里风雨的呼啸,为全诗赋予动态的浓墨重彩。以“花落知多少”发问,既点明了时令,又关合夜来的风雨。
全诗以一个“眠”字领起,以“知多少”作结,描绘了一幅春光明媚、雨后花落的诗意景象,表现诗人对美好春光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反映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纯朴自然的审美情趣。
细细品味这首诗,可以感受到唐诗独特的魅力和诗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