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描写了草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诗人以草为喻,借景抒怀,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第一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点明了诗歌的主体——草。诗人以“离离”二字形容草的茂盛繁荣,“一岁一枯荣”则写出了草的枯荣轮回,为下文咏叹草的坚韧精神做好了铺垫。
第二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写出了草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野火虽然可以将草烧毁,但春风一吹,草又会重新生长起来。这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草的坚韧不拔。
第三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写出了草的美丽和清新。远方的芳香飘散在古道上,春天的翠绿连接着荒凉的古城。“侵”和“接”两个字用得非常精妙,既写出了草的香气和色彩,又暗示了草的无处不在。
第四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王孙即将远去,诗人用“萋萋”二字来形容草的茂盛,暗喻自己的离别之情。“满别情”三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草》这首诗构思精巧,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是一首咏物抒怀的佳作。诗人通过对草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