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采薇》中“薇”字有两种解释:
1、野菜。在古代,“薇”常常直接指野菜,如《论语·子罕》:“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安国解释道:“箪,竹器也。瓢,瓠也。藜藿,菜名也。”“薇”是野菜的一种,可采摘来食用。薇菜在古代也是野菜中比较普遍的一种,比如《孟子·告子下》:“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鸡豚者,畜之美者也,苟为不畜,不如野鸡。藜藿者,羹之美者也,苟不加乎羹,与蓬蒿不异。”又《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亡至赵,赵收奉之,拜为上卿。左右以公子上食肉,则公子食之,不对。蔬食,则公子食之,不肯食肉实。左右怪之,公子笑曰:‘吾闻之,居不必华,食不必甘,待士不必贤。’”
2、薇蒿。薇蒿是菊科、蒿属的一种植物,也叫作延龄菊、益母蒿、野艾等。薇蒿在古代是药用植物。《说文解字》曰:“薇,蒿属。一名益母草。”《神农本草经》曰:“益母草,味苦、微寒,主妇人生产难,又治恶血,破血。”薇蒿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