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荒凉的景色和戍边的士兵思念家乡的愁绪。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诗人从视觉上描绘了一幅壮阔辽远的边塞图景。黄河从遥远的上游浩浩荡荡而来,仿佛流入白云之中;而戍守边关的孤城则如同一座小山,矗立在高耸入云的山峰之间。这个场景展示了边塞的荒凉与艰苦,也暗示了戍边将士们处境之艰难。
接下来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进一步写戍边将士的愁绪。在边塞,戍边将士们只能听到羌笛的凄凉之声,没有杨柳依依的春风,也无法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春风不度玉门关,不但加深了戍边将士的思念之情,也表现了边塞之苦。
这两句诗中,诗人用了两个比喻。第一个比喻是“羌笛何须怨杨柳”,用羌笛的凄凉之声来比喻戍边将士的思念之情。杨柳是春天的象征,春风吹拂杨柳,杨柳依依,象征着美好的春天。但是,在边塞,没有春风,没有杨柳,只有羌笛的凄凉之声。羌笛的凄凉之声比杨柳的依依之态更能表达戍边将士的思念之情。
第二个比喻是“春风不度玉门关”,用春风不吹拂玉门关来比喻中原之春与边塞之苦。玉门关是汉唐时期通往西域的重要关口,它是边塞的象征。春风不吹拂玉门关,意味着边塞是寒冷而荒凉的。戍边将士们远离家乡,身处边塞,心中思念家乡的亲人,但是,春风不吹拂玉门关,他们无法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也无法感受到家乡的温暖。
全诗以“泊”字开头,以“关”字结尾,首尾呼应,结构完整。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开阔深远,将戍边将士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