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杂诗,是唐朝诗人杜甫为同情、安抚乞丐们所作的著名诗篇《乞儿行》的别称。这首诗描述了乞丐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同情和怜悯之情。
诗中,杜甫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乞丐们的衣着打扮和生活环境:破衣烂衫,蓬头垢面,食不果腹,居无定所,饱受风霜之苦。同时,诗人也深刻地剖析了乞丐们的心态,他们对生活有着强烈的渴望,却常常受到世人的歧视和排挤,内心的苦痛和屈辱可想而知。
全诗语言质朴无华,感情真挚动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诗中所流露出的对乞丐们的悲悯之情,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仁爱博施”精神的体现。
以下是对诗句的详细解释:
一、首联
共一百五十家,王侯第宅皆新破。
诗人在首联中开门见山,直指乞丐的聚集地。他用“共一百五十家”这一夸张的数字,突出乞丐之多的惊人程度。同时,诗人也通过“王侯第宅皆新破”这一细节,暗示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大环境,为下文对乞丐生活状况的描写做了铺垫。
二、颈联
肯与汝曹同乞丐,亦教汝曹习诗书。
诗人在颈联中表现出对乞丐的深切同情和关怀。他表示愿意与乞丐们一起乞讨,并教他们读书习字,以此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命运。诗人这种有教无类的精神,体现了他对乞丐们的尊重和爱护。
三、颔联
饱暖固情性,谁令中身衣食寒?
诗人在颔联中进一步分析了乞丐的生活状况,并追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如此贫穷困苦。他认为,人皆有饱暖之欲,这是人的本性。然而,乞丐们却衣食无着,饱受饥寒之苦,这显然是不正常的。诗人由此提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为什么会有乞丐?
四、尾联
匹妇匹妇强为房,虽羸得酒亦欢。
诗人在尾联中写到,即使是乞丐也有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虽然生活穷困,却仍然能够在微薄的收入中找到一些乐趣。诗人以乞丐“匹妇匹妇强为房,虽羸得酒亦欢”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他们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总的来说,《乞丐行》是一首非常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的诗篇。诗人通过对乞丐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的生动描写,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不公正现象,表达了对乞丐们的同情和关怀。诗中所蕴含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也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