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把酒问青天》是北宋词人苏轼的一首词,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旅居黄州(今湖北黄冈)时。这首词抒发了作者被贬黄州后的忧愤之情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在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期间,苏轼饱尝了贬谪的艰辛和世态炎凉,但依然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并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
“把酒问青天”是词的上阕的开头三字,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这三个字既是对前文所述的“明月几时有”的回答,也是对“把酒问青天”这一行为的解释。
“把酒问青天”中的“酒”是诗人排遣忧愁、寄托理想的媒介。“酒”字的使用,既渲染了作者当时的情感,也暗示了作者的豪迈与洒脱。
“问青天”中的“青天”是指天空,也是作者内心深处的一种寄托。作者将自己对人生、对理想的追问寄托在了浩瀚无垠的天空之中,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理想的执着和追求。
综上所述,“把酒问青天”一句诗的意思是:作者在把酒畅饮的同时,也向苍天发出了自己的疑问和追问。作者通过这一行为,表达了对人生、对理想的执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