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不度玉门关:汉家戍草双料寒。
高楼不是长城望,
铁马萧萧金鼓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边塞诗代表作之一,写于公元757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冬。当时,李白正流放夜郎途中,经过玉门关,有感于边塞的荒凉和悲壮,写下了这首诗。
“春风不度玉门关”:意为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形容边塞之偏远、荒凉。
“汉家戍草双料寒”:汉朝的戍边将士驻守的草地,在严寒的冬天里,显得更加荒凉寒冷。
“高楼不是长城望”:高楼不是长城瞭望台,无法看到远处的情景,形容边塞的闭塞、寂寞。
“铁马萧萧金鼓完”:铁马萧萧,金鼓齐鸣,形容边塞的战争气氛。
书生报国志从未改,风声雨声读书声。
一声声,
皆为兴亡。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于谦的边塞诗代表作之一,写于公元1439年(明正统四年)冬。当时,于谦正在陕西平定叛乱,有感于边塞将士的英勇奋战,写下了这首诗。
“书生报国志从未改”:读书人的报国之志从未改变,即使身处边塞,也要为国效力。
“风声雨声读书声”:风声、雨声和读书声交织在一起,表现出边塞军营的紧张气氛和读书人刻苦学习的决心。
“一声声,皆为兴亡”:读书人的每一句读书声,都与国家兴亡息息相关。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岳飞的词作代表作之一,写于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冬。当时,岳飞正率军北伐,收复失地,有感于收复失地的愿望,写下了这首词。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形容岳飞为收复失地而愤怒不已,在凭栏处遥望远方,风雨刚停。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岳飞抬起头来,仰天长啸,表达自己壮志报国的决心。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说自己三十年的功名就像尘土一般微不足道,八千里北伐之路,只有云和月相伴。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告诫自己和其他将士不要等到老了的时候才后悔没有为国出力。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表示,靖康之耻还没有雪洗,臣子的仇恨何时才能消除。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发誓要率领军队踏破贺兰山,收复失地,壮士们即使饿了也要吃胡人的肉,渴了也要喝匈奴的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希望能够重新收复旧有的山河,然后向皇帝报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