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是一首描写端午节习俗的诗,作者是唐朝诗人王建。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端午节期间人们庆祝节日的欢乐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端午节的喜爱之情。
五月五日午,赠我蒲艾符。
端午节,端午节,门插艾,香茅长命缕。
小儿戴胜头,娘缚彩线臂。
门前艾蒲青翠翠,家家户户洒雄黄。
神茶郁垒并户坐,门前五个印相望。
端午节,端午节,白酒菖蒲胜,艾叶菖蒲杂成把。
门庭挂艾叶,户户菖蒲花。
佳节至,千门看斗牛,气象何雄壮。
人人端午粽,角黍叶包筒。
临江楼上送客处,风光不尽清和同。
诗歌第一节写端午节赠送蒲艾符的习俗。“五月五日午,赠我蒲艾符。”五月五日是端午节,这天人们会互相赠送蒲艾符,以辟邪驱灾。蒲艾是艾草和蒲草,这两种植物都具有辟邪驱灾的作用。
诗歌第二节写端午节门插艾、香茅长命缕的习俗。“端午节,端午节,门插艾,香茅长命缕。”端午节这天,人们会在门上插艾草和香茅,以辟邪驱灾。香茅长命缕是一种用香茅叶制成的绳子,人们会在端午节这天佩戴在身上,以祈求长命百岁。
诗歌第三节写端午节小儿戴胜头、娘缚彩线臂的习俗。“小儿戴胜头,娘缚彩线臂。”端午节这天,小孩子们会戴上用艾草和菖蒲制成的胜头,以辟邪驱灾。娘们会用彩线绑在孩子们的胳膊上,以祈求孩子健康成长。
诗歌第四节写端午节门前艾蒲青翠翠、家家户户洒雄黄的习俗。“门前艾蒲青翠翠,家家户户洒雄黄。”端午节这天,人们会在门前插上艾草和菖蒲,以辟邪驱灾。人们还会在门口洒上雄黄,以驱除蚊虫。
诗歌第五节写端午节神茶郁垒并户坐、门前五个印相望的习俗。“神茶郁垒并户坐,门前五个印相望。”端午节这天,人们会在门上贴上神荼和郁垒两位门神,以保佑家宅平安。人们还会在门前洒上雄黄,形成五个手指印,以驱除蚊虫。
诗歌第六节写端午节白酒菖蒲胜、艾叶菖蒲杂成把的习俗。“端午节,端午节,白酒菖蒲胜,艾叶菖蒲杂成把。”端午节这天,人们会饮用白酒菖蒲胜,以辟邪驱灾。人们还会用艾叶和菖蒲杂成一把,挂在门上,以辟邪驱灾。
诗歌第七节写端午节门庭挂艾叶、户户菖蒲花的习俗。“门庭挂艾叶,户户菖蒲花。”端午节这天,人们会在门庭上挂艾叶,在窗户上插菖蒲花,以辟邪驱灾。
诗歌第八节写端午节佳节至、千门看斗牛、气象何雄壮的习俗。“佳节至,千门看斗牛,气象何雄壮。”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挂起灯笼,并燃放爆竹,以庆祝节日的到来。人们还会在晚上观看斗牛表演,场面非常热闹壮观。
诗歌第九节写端午节人人端午粽、角黍叶包筒的习俗。“人人端午粽,角黍叶包筒。”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以庆祝节日的到来。粽子是用糯米、猪肉、粽叶等材料制成的,味道香甜可口。
诗歌第十节写端午节临江楼上送客处、风光不尽清和同的习俗。“临江楼上送客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