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时期,我国边境北有突厥,西北有吐蕃,皆是劲敌,当时在西北地区,官兵镇守的军事重镇凉州,处于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
诗人写《凉州词》是发感于一次他曾参与过的西北战场。夏夜的凉州沙场,凉风习习,诗人心绪万千,他想到目前吐蕃使者还滞留在朝中,尚未议和成功,他预感到不久的将来,自己可能要挥戈出征。
神光离合湛生寒,这是开篇第一句写夜景。夜光摇曳不定,变幻莫测,这景象使人感到凉意逼人。
营火连云似剪还,这是一句比喻。武威郡北临黄河,有武威山,武威火。这里用“营火”来形容武威郡夜间星光闪烁的景象之盛,恰当而又贴切。“武威火”原指武威郡人夜祀的篝火,后成为武威郡的一个别称。
戍楼烽火动,一举照葱山,烽火是古代边疆报警的设施,为了防备敌人偷袭,戍边将士夜间在营地四周点燃烽火,一旦发现敌人在攻打城池,就在营房或戍楼上举火报警。“动”字,写出了一旦发现战事,烽火即着,甚有动态感。
暮云栈道断,归梦绕龙山,这两句写边塞的艰苦生活。栈道都是悬空架设于陡峭崖壁上的,非常险峻,戍守边关的官兵,处境艰难,且离乡背井,自然就会经常想家,诗中的主人公梦绕龙山,就是思乡的具体表现。
将军夜引弓,平明仗剑还,这是写边塞守将的英武和豪迈。守将每夜弯弓搭箭,时刻准备战斗,到了早晨,仗剑而归。这是守将的日常行动,但多少有点想象色彩,因为唐朝军队是没有“剑”这种武器的,这里用了想象,增加了诗的艺术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