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诗是北宋陈师道作的诗,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作者陈师道,字履常,号后山,宰相陈恕曾孙,陈师老之弟。师道天资颖异,少有奇声,工于诗,尤善绝句,有:“龙舟竞渡济川道,王母潜邀至蓬莱”。曾官知随州、知监察御史、兵部侍郎、秘书监等,卒谥文惠。
诗人以一幅儿童垂钓的画面,勾勒出水乡野趣的恬静美景。垂钓者一派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样子,勾起读者的美好回忆。
全诗如下:
小儿垂钓溪边竹,影落水波鱼不惊。
能得鱼时心自乐,吟哦诗句声琅琅。
诗的第一句,描绘了垂钓的场景。“小儿”指年轻的垂钓者。“垂钓”是指用鱼竿钓鱼。“溪边竹”是指长在溪边的竹树。“影落水波”是指竹子的影子落在水波上。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小儿在溪边用鱼竿钓鱼,竹子的影子落在水波上,鱼儿不惊慌。这展现了溪流的平静和自然环境的和谐。
第二句,写出垂钓的乐趣。“鱼不惊”是指鱼儿没有受到惊吓。这一句的意思是说,鱼儿没有受到竹影的惊吓,仍然在水里悠闲地游着。这流露出一种恬静悠闲的氛围。
第三句,展现了垂钓的喜悦。“能得鱼时心自乐”是指能钓到鱼时,心里十分高兴快乐。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小儿钓到鱼的时候,心里非常高兴快乐。这表现了垂钓的收获和乐趣。
第四句,突出垂钓的雅致。“吟哦诗句声琅琅”是指吟诵诗句的声音清脆悦耳。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小儿在钓鱼的时候,还会吟诵诗句。这表现了垂钓的雅致和诗情画意。
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儿童垂钓的闲适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