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杂诗》曹植意思?

首页

《杂诗》曹植意思?

《杂诗》曹植意思

《杂诗》是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诗人曹植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共十首,每首四句,共四十句。这首诗以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为题材,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幻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的思考。

诗歌内容

第一首:

对酒不能欢,欢爱即离别。

他乡本是家,惭愧且粗俗。

羁鸟思旧林,乔木恋故根。

良辰不再来,逝水不再回。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苦的感慨。诗人说,自己对酒不能欢乐,因为欢乐总是伴随着离别。他乡本是自己的家,可是自己却在那里感到惭愧和粗俗。就像羁鸟思念旧林,乔木恋恋不舍故根一样,诗人也思念自己的家乡。美好的时光不再来,逝去的流水也不再回返,诗人对时间的流逝感到无奈和感伤。

第二首: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临流忽惆怅,相对涕沾衣。

边风拂槛至,菖蒲花岂徒。

出户独彷徨,愁思满乾坤。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情景。诗人说,一江之隔,我和友人相对而立,却无法说话。望着流逝的河水,我突然感到惆怅,我们相对而泣,泪水沾湿了衣襟。边风拂过栏杆,菖蒲花在风中摇曳,这更加增添了离别的愁绪。我独自走出家门,彷徨无依,愁思满怀,天地之间都充满了离别的愁苦。

第三首:

寄身风波地,翻覆如飘蓬。

寄言行游子,宁忘父母恩。

孤蓬万里征,绝域无行商。

风吹孤蓬断,乡路故茫茫。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漂泊无依、前途渺茫的感慨。诗人说,自己寄身在风波之地,就像飘蓬一样翻覆不定。他劝诫行游的游子,不要忘记父母的恩情。孤蓬万里征途,在遥远的异乡没有行商,风吹孤蓬断,回乡的路也变得茫茫渺渺。

第四首:

苦哉思田里,忆子泪沾襟。

稚子戏我老,何乃复如此。

欢娱聚欢宴,悲泪伤离情。

沉疴终零落,永与子相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说,自己思念故乡和亲人,以至于泪水沾湿了衣襟。稚子戏言说自己老了,这让他更加伤心。欢聚宴饮时,欢乐的背后总是隐藏着离别的愁绪;悲泪伤离情,离别之苦让人肝肠寸断。沉疴终零落,永与子相失,诗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和与亲人的离别感到绝望。

第五首:

植虽性耽僻,理自不违礼。

未尝干群动,安知分所宜。

蔽贤害明哲,谁其无嫌猜。

平生贵交契,所重在安舒。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看法。诗人说,自己虽然性格孤僻,但自己并不违背礼仪。自己从来没有与人争权夺利,为什么别人总要猜忌我。我一生重视交契,所看重的是安舒自在。

第六首:

不才明主弃,何用陈力事。

中原杂扰攘,谁独安如是。

二仪改屯否,四海更桑田。

龙争虎斗今,盛衰不可言。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政治局势的看法。诗人说,自己没有才能,被明主所抛弃,还有什么用处去效力于国家呢。中原地区动荡不安,谁还能像我一样安然无恙。宇宙发生着变化,四海沧桑巨变。龙争虎斗的今天,盛衰不可预言。

第七首:

君子信取善,得人为所难。

多言多败德,多事多患累。

容忍温恭逊,弥缝国家怨。

年寿忽复尽,精魂何所归。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看法。诗人说,君子真正应该追求的是善,但获得人们的认可却很难。多说话容易败坏德行,多做事情容易招致祸患。宽容忍让、温恭谦逊,才能弥补国家和家庭的怨恨。年寿忽然尽了,精魂归往何处。

第八首:

为吏属下僚,其事乃不闲。

褰帷夜召入,一语命风车。

舍傍无流水,为之增苦辛。

劳动既无功,饥渴又伤身。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充当下僚时的情景。诗人说,自己为官担任下僚,公务繁忙,常常不得闲。深夜拉开帐帷召我入内,一句话就命令我制作风车。住所旁边没有流水,这更加增添了我的辛苦。劳动却没有功绩,饥渴又损害身体。

第九首:

惟有孔璋贤,年年常相思。

遗赠新妇诗,名动京城里。

心存信且直,言论敦且醇。

弥好不厌疏,函书相过频。

这首诗赞美了孔融的贤德。诗人说,只有孔璋贤德,年年常思念他。他赠给新妇的诗歌,名动京城里。他的心胸宽广、诚实正直,他的言论敦厚质朴、醇厚纯正。他愈发友善而不厌弃疏远的人,函书往来十分频繁。

第十首:

思友正无眠,乡情安可违。

想见山北人,寒风蛰且睡。

于今已十年,稍稍更相违。

召车且安驾,出门寻所欢。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说,思念友人让我彻夜无眠,家乡的情谊怎么会违背呢。我想念山北的人们,寒风之中都在蛰伏而睡。从今到现在已经十年了,我们渐渐地疏远了彼此。快备好车驾,出门去寻找我的友人。

热门工具

Copyright© 名字网-专业婴儿宝宝起名网站!闽ICP备2022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