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如意就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因此,在诗词歌赋中,如意经常被用来作为诗的结尾,以表达作者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例如,在唐代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诗人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最后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舟”代表着诗人的旅程,“万重山”代表着诗人即将克服的困难。而“已过”二字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前途的信心和向往。
又如,在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诗人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最后一句“千里共婵娟”中,“千里”代表着诗人和朋友之间的距离,“婵娟”代表着月亮。而“共”字则表达了诗人对与朋友团聚的渴望和祝福。
所以,把如意写进诗尾,就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美好未来的祝愿。这种祝愿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但无论如何,都寄托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