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是指朦胧、模糊不清。在诗词中,朦胧不清常用来形容一种意境,如:“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江南好风景。”这里的“朦”指的是江南春天的朦胧美景。
把朦写进诗尾,就是让诗歌的结尾留下一个朦胧的意境,让读者有回味和想象的空间。这种写法,在中国传统诗词歌赋中很常见。
例如,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的结尾,以“时鸣春涧中”一句收尾,留下了鸟鸣涧中的一片朦胧寂寥的意境,让读者可以遐想万千。
再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的结尾,以“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收尾,留下了瀑布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让读者有无限的遐想空间。
把朦写进诗尾,是诗人常用的艺术手法,也是中国传统诗词歌赋的特色之一。通过朦胧不清的意境,诗人可以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在诗歌中找到自己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