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紫藤》诗,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在苏州刺史任上,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所作。当时,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途经苏州时,偶遇紫藤盛开,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藤之古木本无种,
寄得墙头花一丛。
势随春气高高举,
状因春色艳艳红。
不劳耕种占春雨,
甘被风雨洗春空。
问取花魂与谁是,
春风一夜蛰雷中。
这首诗描写了紫藤花的美好景象,赞美了紫藤花的顽强生命力。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紫藤花描绘成一位美丽的少女,她随春风起舞,被春雨滋润,在春雷的轰鸣中盛开。诗人还赞美了紫藤花的无私奉献精神,她不求回报,甘愿被风雨洗礼,只为给人们带来美丽和芬芳。
这首诗的真实背景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途经苏州时,偶遇紫藤盛开,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诗中,白居易以紫藤花自喻,表达了他在逆境中依然坚强不屈、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