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的作者是唐代的诗人杜甫,诗歌创作背景,杜甫流落蜀中江陵,生计艰难,生活困苦,依诗为生。时至冬末,杜甫因无钱买盐,无法给妻儿做饭,遂走至东屯湖边,捕食野生白鹭,打鱼为生。
该诗以白鹭为题材,通过对白鹭捕鱼时的动态描写与诗人对鹭鸟处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也抒发了诗人当时处于穷困潦倒时的无奈之情。
一片飞红叶,万里查无烟。
白鹭滩头立,霜风一夕严。
匹妇暮归渡,骇起踏莎泉。
老鱼跳波响,秋月白鹭眠。
蒙鹭弄残月,归飞裵翠翎。
鹭宿江村静,猿眠葛楚声。
第一句:“一片飞红叶”。这是诗歌的起笔之句,点明了时令。深秋时节,随着天气渐冷,树叶由绿变红,天气渐寒,这片飞舞的红叶揭示了冬日的来临。
第二句:“万里查无烟”。万里长空了无一物,显得非常萧瑟。“查”即察。望尽千里,渺无人烟。这句与“一片飞红叶”句相连,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无限悲凉。
第四句:“霜风一夕严”。在这萧瑟的秋风中,霜风一夜严寒。点明了气候的寒冷,气氛的萧索,也展现了诗人饥寒交迫的艰难处境。
第五句:“匹妇暮归渡,骇起踏莎泉”。一位乡野农妇傍晚渡河归来,惊起了踏莎泉的水。这句从白鹭来写人。通过描写乡野农妇惊起踏莎泉水, 反衬出白鹭滩的幽静,突现当时寂寥的情景。
第六句:“老鱼跳波响,秋月白鹭眠”。这是一句很形象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诗人巧妙地将一个“月”字隐藏于白鹭之中了。夜空皎洁,白鹭安卧酣眠。这一旬用一“响”一“眠”的对比,一方面衬托出白鹭的安闲,另一方面也突出了诗人旅居他乡,夜不能寐的苦闷与彷徨。
第七句:“蒙鹭弄残月,归飞裵翠翎”。月光之下,水波微动,浮光点点。几只白鹭在月光下舒动羽翼,轻盈地飞舞着。“裵翠翎”——“裵”通“败”,犹衰败。白鹭的羽毛色彩艳丽,但因为年老,色彩便黯淡下来了。
第八句:“鹭宿江村静,猿眠葛楚声”。一句中的“葛楚”是用来形容猿的。这是一句很深沉的诗句。“猿眠葛楚声”这个景象,体现了猿所处的凄凉境界。高处猿痛切的啼声,也隐然流露出诗人凄凉的内心。
这首诗描绘了晚秋时节,白鹭在江畔捕食的情景,还有白鹭在江边飞舞的情景。通过对白鹭的动态描写,来表现诗人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当时处于穷困潦倒时的无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