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烂尾诗”,是指一首诗写到一半,因为作者的才思枯竭、兴致索然、灵感中断、或因不可抗因素,而无法完成,最终成为了一首残缺不全的诗。在古代,烂尾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因为诗歌创作是一件需要灵感和技巧的事情,并非所有诗人都有能力一口气写出一首完整的诗歌。
杜甫的《登高》一诗,原本应该是有一百多句的,但由于他突然收到了一封家书,报告了他的妻子儿女在战乱中不幸去世的消息,所以他悲痛不已,无法继续完成这首诗,最终只写了七十二句,成为了一首烂尾诗。
李白的《将进酒》一诗,也是一首烂尾诗。这首诗写于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之后,当时他踌躇满志,豪气干云,想做一番大事,所以写下了这首诗。但是,由于他后来遭到权贵的排挤和陷害,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所以这首诗也成为了烂尾诗。
白居易的《长恨歌》一诗,原本应该是有一千多句的,但由于他突然生病,无法继续完成这首诗,最终只写了四百多句,成为了一首烂尾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