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李白在32岁时,在湖北宜昌巴东的黄鹤楼上写的。当时,他正在流放途中,深怀家国之情,思亲之切,不能归乡,故写下此诗。诗中通过对明月和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忧愁。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诗是王维在40岁时,在终南山隐居时写的。当时,他厌倦了官场生活,归隐山林,过着清幽恬淡的生活。诗中通过对幽篁、明月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的喜爱和对尘世烦嚣的厌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是杜甫在49岁时,在成都写下的。当时,他正值安史之乱,国破家亡,饱经忧患。诗中通过对春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忧伤和对亲人的思念。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湿。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35岁时,在浔阳江头送别友人时写的。当时,他正在贬官途中,心情十分低落。诗中通过对送别情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前途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