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清明时节,春雨绵绵,
路上的行人思乡情切,愁绪万千。
请问哪里有酒家可以借宿?
牧童遥指着远处杏花盛开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杜牧晚年所作,当时他已退居洛阳。清明时节,他独自出游,途中遇到雨天,心情十分惆怅。诗歌通过对清明时节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岁月易逝的感慨。
诗歌的首联点明了时间和地点,清明时节,春雨绵绵。清明时节,是人们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春雨绵绵,则渲染了诗歌中凄凉、悲戚的气氛。
诗歌的颔联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愁绪。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欲断魂,就是灵魂都快断绝了,形容思念之情非常强烈。
诗歌的颈联写出了诗人对酒家的询问。借问酒家何处有?这句诗中,诗人用借问这一谦辞,表现出他对酒家的尊重。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对酒的渴望之情。
诗歌的尾联写出了牧童对酒家的指引。牧童遥指杏花村,这句诗中,牧童遥指杏花村,象征着希望和温暖。诗人看到杏花盛开的地方,心情也随之好转起来。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感情真挚细腻,通过对清明时节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岁月易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