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的死牛诗,是其著名的诗歌作品之一,收录于《全三国文·曹植文》中。这首诗以牛的死亡为主题,抒发诗人对牛的同情和对生命的思考。
昔有老牛,为田舍郎。
晨出暮归,力耕不止。
老牛俱疲,死于田中。
野鸟啄牛眼,乌鸦啄牛肠。
狐狼食牛肉,豺狗争牛骨。
东风扬尘沙,西风起松柏。
白土掩牛骨,青山封牛头。
野草生牛角,苔藓生牛尾。
牛虽死矣,魂魄犹存。
忽闻野人论,咆哮怒而奔。
见牛骨尽露,便号天而唾。
时人共怜此,称为义烈士。
诗歌以“昔有老牛”开头,介绍了一个老牛的形象。这头老牛平时辛勤耕作,劳累不堪,最终死于田中。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将老牛的一生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不禁为老牛的遭遇感到同情。
诗歌在第二段中,描写了老牛死后的惨状。野鸟啄牛眼,乌鸦啄牛肠,狐狼食牛肉,豺狗争牛骨。老牛的尸体被野兽分食,惨不忍睹。这不仅让人感到悲惨,也让人对生命的脆弱和无常感到深深的震撼。
诗歌在第三段中,描写了老牛死后的变化。东风扬尘沙,西风起松柏。白土掩牛骨,青山封牛头。野草生牛角,苔藓生牛尾。老牛的尸体逐渐被掩埋,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不仅让人感到自然的力量,也让人对生命的轮回感到敬畏。
诗歌在第四段中,描写了老牛魂魄的反应。牛虽死矣,魂魄犹存。忽闻野人论,咆哮怒而奔。老牛的魂魄听到野人议论它的遭遇,愤怒地咆哮着奔来。这不仅让人感到老牛对自身命运的不甘,也让人对生命的尊严感到深深的敬仰。
诗歌在第五段中,描写了时人的反应。见牛骨尽露,便号天而唾。时人共怜此,称为义烈士。当人们看到老牛的骸骨时,都为之感到悲痛和惋惜,并称赞老牛是“义烈士”。这不仅让人们对老牛的遭遇表示同情,也让人们对生命的价值表示敬仰。
曹植的死牛诗,以牛的死亡为主题,抒发了诗人对牛的同情和对生命的思考。这首诗不仅描写了老牛的悲惨命运,也描写了老牛死后的变化和魂魄的反应,以及时人的反应。诗人通过对老牛遭遇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