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远方,是一个充满了浪漫和憧憬的词语。它最早出自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诗中的“心远地自偏”,表达了陶渊明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也体现了一种超脱旷达的人生态度。
后来,诗和远方被用来形容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可以是一次旅行,一次冒险,也可以是对于内心世界的探索。诗和远方,是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生活态度。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人开始向往诗和远方,希望能够逃离城市的喧嚣,寻找心灵的宁静和自由。诗和远方,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也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1.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2.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 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4. 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 杜甫《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