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出塞诗王昌龄的意思?

首页

出塞诗王昌龄的意思?

出塞诗·王昌龄

王昌龄的这首《从军行》共有七首,是边塞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组诗的创作时间,约在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春,当时王昌龄被贬官为龙标尉(在今湖南湘潭)。因他曾担任过汜水县尉,故又自称“汜水校尉”。当时安西四镇节度使封常清收复了被吐蕃侵占七年的河西(今甘肃省河西走廊),朝廷再次设立河西节度使。王昌龄闻讯后,北行从军,路经陇西(今甘肃省天水一带),看到边塞风光和出征将士,触动兴会,写下了这组边塞诗。

《出塞》共四首,都是七言绝句,每首四句,共二十八字。这四首诗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首: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第二首: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第三首: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虏酋闻之泣顿足,藩吏请降莫敢闻。

第四首: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第一首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秦朝时的明月照耀着汉朝的关隘,万里长征的将士还没有回来。假如龙城飞将李广还在,就不会让胡人的战马越过阴山。

这首诗写出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豪迈气概和英雄气概。诗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是说,秦朝和汉朝时明月照耀下的边塞关隘,象征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坚不可摧的意志。“万里长征人未还”是说,征战的将士们远在千里之外,迟迟没有回来,表达了对将士们的思念和担忧。“龙城飞将”是李广,西汉时期的名将,以善于骑射著称,曾多次击败匈奴。“不教胡马度阴山”是说,不让胡人的战马越过阴山,表现了诗人对胡人的痛恨和对中原王朝的忠贞。

第二首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青海长空乌云密布,遮蔽着白雪皑皑的雪山,孤零零的边塞小城遥望玉门关。披着金甲的将士们经历了百战,不打败楼兰决不回来。

这首诗写出了边塞战场的艰苦和将士们的英勇无畏。诗中的“青海长云暗雪山”是说,青海的天空乌云密布,遮蔽了白雪皑皑的雪山,渲染了边塞战场的萧瑟和严酷。“孤城遥望玉门关”是说,孤零零的边塞小城遥望玉门关,表达了将士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胜利的渴望。“黄沙百战穿金甲”是说,将士们经过了百战,金甲都被黄沙磨损了,表现了将士们的英勇和顽强。“不破楼兰终不还”是说,不打败楼兰决不回来,表现了将士们的决心和信心。

第三首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虏酋闻之泣顿足,藩吏请降莫敢闻。

译文:前锋部队夜战洮河北岸,已经报告生擒了吐谷浑的首领。吐谷浑的首领听到这个消息后,哭泣着顿足捶胸,边塞的官员们请求投降,但没有人敢传达这个消息。

这首诗写出了将士们的胜利和吐谷浑的败亡。诗中的“前军夜战洮河北”是说,前锋部队在洮河北岸夜战,取得了胜利。“已报生擒吐谷浑”是说,已经报告生擒了吐谷浑的首领,表现了将士们的勇猛和胜利的喜悦。“虏酋闻之泣顿足”是说,吐谷浑的首领听到这个消息后,哭泣着顿足捶胸,表现了吐谷浑的败亡和首领的悲痛。“藩吏请降莫敢闻”是说,边塞的官员们请求投降,但没有人敢传达这个消息,表现了吐谷浑的彻底失败和将士们的威严。

第四首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译文:瀚海的阑干上结满了百丈厚的冰,愁云惨淡地凝结在万里之上。中军大帐里摆着酒宴款待归来的将士,胡琴、琵琶和羌笛奏起了乐曲。

这首诗写出了边塞的寒冷和将士们的欢乐。诗中的“瀚海阑干百丈冰”是说,瀚海的阑干上结满了百丈厚的冰,渲染了边塞的寒冷和严酷。“愁云惨淡万里凝”是说,愁云惨淡地凝结在万里之上,表现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对边疆生活的艰苦的哀叹。“中军置酒饮归客”是说,中军大帐里摆着酒宴款待归来的将士,表现了将士们的欢乐和胜利的喜悦。“胡琴琵琶与羌笛”是说,胡琴、琵琶和羌笛奏起了乐曲,烘托了边塞的欢乐气氛。

热门工具

Copyright© 名字网-专业婴儿宝宝起名网站!闽ICP备2022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