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代表作之一,全诗仅四句,二十个字,却气势如虹,气吞山河,把边塞战争的残酷悲壮,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刻画得淋漓尽致,成为历代传诵的经典名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
万里长征,是指长途跋涉,征战沙场。人未还,是指将士们远征边塞,却迟迟没有归来。这一句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和将士们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危险。
第三句:但使龙城飞将在
但,是“只要”的意思。龙城飞将,是指汉朝大将李广,他以骁勇善战闻名天下,被誉为“飞将军”。这一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李广的赞美和景仰,同时也是一种对现实的失望和愤懑。
第四句:不教胡马度阴山
不教,是“不让”的意思。胡马,是指北方游牧民族的战马。阴山,是指阴山山脉,是古代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分界线。这一句诗表达了作者的壮志豪情,他要像李广一样,保家卫国,不让敌人的战马越过阴山,侵犯中原。
《出塞》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雄浑悲壮,表达了作者对边塞战争的愤慨和对将士们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忠君报国之志。这首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