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里唐王,高踞于高山,
孤军坚守,颇为孤立。
节度使自称“我”,
与部下议论时下的形势:
“敌军势大,我军势微,
恐难坚守,几近山穷水尽。”
向远方眺望时,更有感:
“黄河之水远在天边流淌。
迢迢万里征程,何时可还?”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初年,王昌龄进士及第,游幽州时写的。诗中描绘了一个唐朝节度使的形象。
诗歌共四句,首句写节度使的处境:寨里唐王,高踞于高山,孤军坚守,颇为孤立。第二句写节度使与部下议论时下的形势。敌军势大,我军势微,恐难坚守,几近山穷水尽。第三句写节度使远眺时的心情。黄河之水远在天边流淌,迢迢万里征程,何时可还?第四句写节度使的感慨:人生在世,充满变数,前途难料。
全诗语言凝练、形象生动,抒发了诗人对节度使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