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所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这首诗创作于韦应物担任滁州刺史期间。韦应物久居长安,厌倦了官场生活,于是请求调外任。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年),韦应物被任命为滁州刺史。滁州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势平坦,水系发达,风光秀丽。韦应物到滁州后,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并在滁州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滁州西涧》就是其中之一。
《滁州西涧》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歌,全诗共四句,二十个字,语言朴实平淡,却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首句“独怜幽草涧边生”写出了诗人对涧边幽草的喜爱之情。涧边幽草,默默无闻,却生机勃勃,顽强地生长着。诗人怜惜这些幽草,是因为它们的美好,也因为它们的精神。
次句“上有黄鹂深树鸣”写出了涧边黄鹂的啼鸣声。黄鹂的鸣叫声清脆悦耳,为幽静的涧边增添了几分生气。诗人听到黄鹂的鸣叫声,感到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三句“春潮带雨晚来急”写出了春潮的壮观景象。春潮涨起,波涛汹涌,拍打着岸边的岩石,发出巨大的声响。诗人站在涧边,看着春潮的涨落,心中感慨万千。
末句“野渡无人舟自横”写出了野渡的景象。野渡上空无一人,只有一只小船静静地停靠在岸边。诗人看到这幅景象,不禁想起那些为了生活而奔波劳累的人们。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勤恳恳地劳作着,却很少有机会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诗人对这些人的辛苦劳动表示同情,也希望他们能有更多的时间来享受生活。
《滁州西涧》是一首优美淡雅的山水田园诗,诗中描绘了滁州西涧的美丽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耐人寻味,是韦应物诗歌创作中的代表作之一。